本院 100 年發表的期刊論文、會議論文及專書等各類著作有4千2百多篇(本)(資料來源:中央研究院 100 年度論文目錄),其中收錄於 SCI、SSCI 及 A&HCI 的論文(不計會議摘要、簡訊等類型文章,下同)共有 2,075 篇,平均一人 2.5 篇。從數理科學、生命科學、人文及社會科學 3 大領域過去一年的研究,我們精選56項重要成果,並專文加以介紹。
數理科學組現有 8 個研究所及 3 個研究中心。100 年每一研究人員平均發表之 SCI、SSCI 及 A&HCI 資料庫論文達 4.2 篇;期刊論文、會議論文及專書等各類著作發表約 1 千 6 百篇(本)(資料來源:中央研究院 100 年度論文目錄),平均每位研究人員發表 5.5 篇(本)。數理科學組在基礎研究方面累積深厚的實力,經常發現一些新的現象,並試圖瞭解及創造知識,例如:雙原子層石墨片元件的熱電能放大機制研究;甲烷分子與氯原子化學反應的立體動力學控制;以無線電波發射源探討大質量恆星團之形成機制。此外,研究人員也研發出一些新的技術可貢獻於社會及科技的發展,例如:開發捕捉與偵測細菌雙功能的快速檢驗晶片;高速免標記生化分子偵測系統;光學波形的合成;高效能釕金屬染敏太陽能電池;全波場地震波層析成像的高效靈活計算等。
生命科學組現有 5 個研究所及 3 個研究中心。100 年每一研究人員平均發表之 SCI、SSCI 及 A&HCI 資料庫論文達 3.4 篇;期刊論文、會議論文及專書等各類著作發表約 9 百篇(本)(資料來源:中央研究院 100 年度論文目錄),平均每位研究人員發表 4.2 篇(本)。生命科學組研究成果在基礎之分子細胞、動植物生理功能、至生態互動研究及應用之轉譯研發均有重要的貢獻。重要成果包括釐清海綿與珊瑚共棲菌之相互關係、蝴蝶蘭基因資料庫之建構、植物逆境回饋調控機制、鈣離子恆定之調控、細胞自噬及凋亡之基因調控、奈米微粒於活體腫瘤之造影、藥物基因體及個人醫療研究、失智症之分子機制、新型抗生素之開發、抑制疱疹病毒肝素八醣之合成、蛋白質結構與功能之解析、及細胞之訊息傳導等。
人文及社會科學組現有 11 個研究所及 1 個研究中心。100 年發表期刊論文、會議論文及專書等各類著作 1 千 6 百多篇(本)(資料來源:中央研究院 100 年度論文目錄),平均每位研究人員發表 5.1 篇(本)。人文及社會科學組的研究成果涵蓋臺灣原住民的文化傳承與創造、臺灣民主化與社會運動、中國孝道與寺廟文化和政治社會治理、清代至民國時期的文化與政治、全球化下的兩岸關係與歐盟、信任,勞動市場與資本累積等,在基礎研究以及公共政策的運用兩方面均有重要貢獻。